南海網(wǎng)11月14日消息(記者 張野)14日上午,何烈功站在海口世紀大橋110米高塔頂,環(huán)顧四周,熟悉的環(huán)境又有了新的變化:“那邊海南大學里的那個教學樓,上次來還在蓋呢,這次已經(jīng)封頂了。還有前面這兩棟樓,也‘長高’了不少。”。
何烈功在世紀大橋上巡查。記者 汪承賢 攝
何烈功是海口市橋隧管理有限公司橋梁養(yǎng)護人員,世紀大橋是他所在班組的重點關注對象。工作10年里,兩座橋塔他爬了無數(shù)遍,工作的艱辛他不愿稱道,最讓他驕傲的,是這份工作賦予他見證城市發(fā)展變遷的獨一無二的視角,而他也正是參與其中的一員。
“爬塔”日常:110米高空作業(yè)
又到了每月“爬塔”的日子了。14日上午,何烈功和班組搭檔李衍鋒來到世紀大橋橋面,走到橋塔位置處,他掏出鑰匙打開橋塔上不易發(fā)覺的一個小門,鉆了進去,“現(xiàn)在我們就在橋塔的里面了,誰能想到負責整座大橋承重的橋塔里面竟然是空的。”
橋塔內(nèi)部空間不到10㎡,抬頭向上看,一根鐵梯子延伸到看不見盡頭的黑暗中,雖然有通風和照明,但依然帶來強烈的窒息感和壓迫感。
何烈功爬上110米高世紀大橋塔尖檢修更換燈具工作。記者 汪承賢 攝
檢查了一下工具,何烈功背上工具包就開始爬,十年間的肌肉記憶已經(jīng)讓他可以不用看就能夠準確的踩到梯子踏板,幾步就爬到十幾米的空中。起初,每隔十幾米還有一個平臺可以休息,后來,隨著空間越來越小,橋塔內(nèi)僅剩下一根長梯,向下,是數(shù)十米的“深淵”,向上,是幾乎看不到頭的終點,對于普通人來說,需要克服巨大的心理恐懼。
十幾分鐘后,何烈功爬到了盡頭,頂開一個蓋板,探頭出去,豁然開朗,此時他已經(jīng)站在了110米高橋塔的頂端,大半個??诔菂^(qū)的風景盡收眼底。
世紀大橋背后有一幫勤勞的工作人員維護各種設施。記者 汪承賢 攝
稍做休息,何烈功拿出工具,開始和搭檔對配電設施進行檢查。橋塔的照明配電設施大多放在塔頂,受海風腐蝕及通電發(fā)熱的影響,電源線會出現(xiàn)氧化裸露等情況,所以對電線的養(yǎng)護是必須的。此外,燈具、啟動器、電容等其他配件如果損壞也要及時更換。
“臺風‘摩羯’之后,我們對配電設施進行了一次修理,這次上來沒有發(fā)現(xiàn)什么異常,主要是對電線進行了加固。”何烈功說。
世紀大橋。記者 汪承賢 攝
獨特視角:從塔頂見證??诘陌l(fā)展
何烈功告訴記者,這個季節(jié)爬塔是最舒服的,塔里不熱,塔頂不冷。休息的時候,他會趴在塔頂?shù)臋跅U上欣賞風景,畢竟這個視角并不是誰都能擁有的。
2014年,21歲的何烈功開始負責世紀大橋的設施異常巡檢維護工作,第一次爬塔是在老師傅的帶領下,和很多人一樣,好奇心和新鮮感要多于辛苦和恐懼,爬的次數(shù)多了,更多的就是辛苦和累。
何烈功通過爬梯上世紀大橋110米高大橋塔尖檢修更換燈具工作。記者 汪承賢 攝
“現(xiàn)在條件好多了,以前沒有通風和照明,還沒爬,待幾分鐘衣服就濕透了,尤其是夏天,像個蒸籠一樣。沒有燈,我們就借助頭燈照明摸索著爬。”何烈功說。
世紀大橋。記者 汪承賢 攝
僅僅是爬塔倒還好,如果遇到需要更換配件,靠人力運到塔頂,那才是挑戰(zhàn)。2019年的一次,塔頂?shù)臒魤牧?,需要更換,“一個燈有30多斤重,人力肯定扛不上去,我們四個人,用繩子拉上來的,足足拉了一個多小時。”他說。
以前,設備壞的頻率比較高,何烈功基本上每個月都要爬三四次,現(xiàn)在,隨著產(chǎn)品質(zhì)量的提升,損壞頻率低了很多,每個月基本上爬一次就夠了。工作輕松了,每次爬塔,他也更有心情仔細看一看這座城市的變遷。
“以前站在塔頂往南看,可以看到好遠,現(xiàn)在不行了,蓋了很多高樓。海甸島這幾年變化很大,尤其是海甸溪沿岸,越來越漂亮了。”有時候,何烈功會站在塔頂跟家人視頻通話,讓他們也能從這個難得的視角看一看風景。
新海南手機客戶端
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(wǎng)手機客戶端
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(wǎng)微信公眾號
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(wǎng)微博
用微博掃一掃